close

說到研華,你的第一印象,是否仍停留在工業電腦龍頭、硬體公司?

這一年來,董事長劉克振最常掛在嘴英文口譯邊的「共創」二字,將顛覆你的印象。

四年前,劉克振有感於物聯網即將翻轉傳統產業,但許多相關業者卻找不到解方,轉型速度緩慢。

於是,他決定自己捲起袖子,投入物聯網解決方案,結合不同產業,進行「共創」。

研華分析,物聯網推廣速度慢,有兩大因素。

首先,是現場破碎。研華技術長楊瑞祥解英文口譯釋,在傳統工廠等現場的設備,標準多達數百、數千種,不像手機只有iOS與Android兩大統一標準;而且,機器也不像人類能自動輸入數據到手機,必須在設備上安裝感測器,蒐集數據。因此「數據要上平台,本身就是挑戰」。

其次,數據上平台後,還得針對不同行業,擬定最合適的解決方案,「就像叫車、社群、訂餐、訂房各有一個App」,也是一大困難。

歷經四年琢磨,研華打造出智慧物聯網服務平台Wise-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各領域的企業只要加入這平台的會員,就能使用平英文口譯台上的所有軟體,上傳數據、訓練模型,取代以往得由人類操作設備,或是做出商業決定的過程。

但,這條路不容易。楊瑞祥回憶,Wise-PaaS第一版推出兩年後,團隊發現「這個架構不會成功,全部打掉重來」。

2017年初再推出第二版,從第一版的功能導向,改為數據導向,「先收很多數據,要做什麼功能,再從數據撈功能出來。」之後又經過微調,如今已進入到3.0版。

迄今,研華透過該平台,已與工具機廠永進英文口譯、廢水處理廠川源等業者「共創」公司,分別合資成立永研、川研等新公司;也與資策會、工研院等法人合作,成立雲研物聯、環研智聯,分別專攻雲平台服務、水處理。

今年11月,研華更將在大陸蘇州,首英文口譯次舉辦5000人規模的「物聯網共創峰會」,邀集百位講者,廣邀全球上下游客戶參與,「宣示全面啟動共創模式,」劉克振說。

自從今年初劉克振宣布要辦這場5000人的大會後,半年來全體員工簡直雞飛狗跳,但他認為很好,「大家操得滿痛苦的,但這樣才能跳過去」。他認為這個活動是宣示研華從硬體公司,登陸成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經營模式公司,「我比喻成諾曼第登陸,」劉克振說。

到底劉克振的共創模式是什麼?遠英文口譯景如何?以下是《遠見》專訪精華: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你為什麼推動「共創」模式?

劉克振答(以下簡稱答):我們做這個是必須的,不做不行。

根據《第三波數位革命》這本書,第一波是PC、網路;第二波是互聯網+,人人雖然透過手機App,已全面改變生活模式,但這個階段的共創性很低,App跟手機沒有共創,只是載具。

2016年後進入第三波,是物聯網的時代,英文口譯跟第二波改變人類生活不一樣,這次是改變產業。未來15年,所有傳統產業的營運模式,都將因為網路而改變。但這件事要發生,它的生態必須是共創。

問:為什麼是「共創」?是不同產業結英文口譯合嗎?

答:因為這件事還沒完全發生,大家還是覺得有點陌生;但是,從業者的角度看已經很明顯,而且一定會變這樣,所有產業最後都會發生變革。

舉例來講,工廠就是工業4.0,零售就是智能零售,還有智能醫療、智慧城市。

主攻物聯網第二階段英文口譯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不久前我才畫出這張圖,就是把物聯網解讀成四個階段的價值鏈。

第一階段是雲服務英文口譯。但不歸研華做,也不歸台灣公司做。(如亞馬遜AWS、阿里雲等)

第二階段就是研華的主力了,是邊緣運算的雲端運算服務平台PaaS。物聯網要跟產業連結,一定要有邊緣運算。

所謂邊緣運算就是深入到各個產業的現場運算。不像手機一個App,可以讓所有人使用,但工廠的邊緣,是多元的,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工廠都不一樣。

物聯網生態系的第三階段,就是到各產業的現場去,稱為DFSI(Domain Focus System Integrator,各產業的專業整合商英文口譯),到各現場安裝。這些各有專業,研華必須跟這些公司高度合作。

以上三步驟都做到英文口譯了,到了第四階段就是各行各業都走向物聯網。

直到今天,物聯網還沒有很普及,就是因為產業鏈尚未形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英文口譯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venqiu6690 的頭像
    stevenqiu6690

    stevenqiu6690的部落格11

    stevenqiu66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