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鼻曾是保險業超業,卻因金融海嘯而一夕失業,他深知自己的熱情是創業的根本,因此適時盤點能力,找到正確的職涯方向,讓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
10歲前,他每天放學後的活動是撿酒瓶蓋,好幫家裡貼補一點點家用;大學時,他換過22份工作,想盡辦法幫自己爭一片天;進入社會,他一週成交越南文翻譯三件保單,半年就進入百萬美元圓桌,是桃園區最年輕的業務經理。23歲,他罹癌,醒悟錢是達成人生目標的工具,但變成目的,人生就失去生命力了。越南文翻譯
他是趙大鼻(本名趙祺翔),32歲前的人生,宛如雲霄飛車一樣飆高衝低。如今36歲的他,從業務人員轉身成為圖文作家和勵志講師,開拓自己的講師事業,也帶給別人正向力量。
很多人都問他,以前業績那麼好,業務能力一定很強,為什麼不繼續做?
趙大鼻回憶,年輕時一直往前衝,以為拚命努力就能站上人生頂點,但2008年金融海嘯時突然失業,卻給了他一記當頭棒喝!
失業打擊 竟比罹患癌症更大
「那是比罹癌更大的打擊,不只失業,就算頂著全台業務冠軍的頭銜,還是找不到工作,」趙大鼻說,原來自己的成功,卻是如此不堪一越南文翻譯擊,也讓他重新思考財富的定義。如何從「主動收入」轉向創造「被動收入」的發想,是他決心改變自己職涯之路的起點。
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場失業會比罹癌重病的打擊更大?
「因為失業之前,我是公司的超業,」趙大鼻說,小時候家貧的不安全感,讓他一路上非常努力,也創造可觀的收入。他的最高紀錄是一個月做越南文翻譯到3億的放款業績。
想不到金融海嘯來襲,握在手越南文翻譯中的一切竟全部消失,那種「一切操之在別人」的恐懼感,讓他警覺必須為自己找到「就算今天突然失業,也能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年紀尚輕的趙大鼻,沒有傳統買股、買房的投資收益,只好把目光轉向自己。喜歡畫畫,熱愛圖文創作的他,曾把自己抗癌的經歷寫在圖文部落格,在網路上大受歡迎。他第一個想到能創造的被動收入,就是出書。
不過,網路創作和真正能夠銷售的作品,差距很大。他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知名度,想要用作品創造收入還不成氣候。
第二個想法,則是創業,若能集結別人的力量一起打拚,就算有天退休,也能從組織業績中獲得收益。然而,創業必須帶領眾人才能成事越南文翻譯,他雖然會做業務,卻沒有當過主管,創業幾乎注定失敗。
第三個可能,就是自己的熱情。由於朋友和陌生人都能從他的生命故事中獲得滿滿感動,這種人際關係的強大感染力,是他之前業績能一飛沖天的關鍵之一。但,讓人感動和讓人掏錢又是兩回事,熱情難以直接變現。
盤點自己的優點後,他也了解雖然每條路都尚不成熟,但既然已經看見了路,就想辦法把路鋪好、鋪滿。
趙大鼻認為,熱情是創業的根本,正向分享也是他想做的事,若想讓這件事成為事業,圖文創作就是他的傳播工具,方法則是成為講師。越南文翻譯他的想法是,若能號召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朝創業前進,甚至培訓自己的分身,就有開創第二收入與事業的可能。
投身講師 創業五心法:產銷人發財
32歲時,他開始投入講師創業。他先採取「邊做正職,邊開始鋪路」的策略,以圖文作家的身分,經營粉絲團、做公益演講,逐漸在作家、講師這兩個角色之間,分配自己的時間與資源。
「創業,其實就是產、銷、人、發、財,」他說,自己想傳播的內容是正向思考與激勵人心,這個主題看似對誰都可以講,但願意花錢來聽的一定是「自我成長意願很強」的人。
於是他以圖文作品為引子,到學校、社團、公務機關分享自己的故事,打開知名度後,再跨入企業內訓,尤其是業務人員的課程領域;最後專攻越南文翻譯「企業講座」。
「正向思考與領導」和「自我激勵與行銷」是趙大鼻圖文作品的兩大主軸,也很符合業務人員的需求,兩年時間他就成功幫自己做出市場定位。
銷:行銷 有千人名單越南文翻譯才上路
在正式投入前,他先設下「累積1000人名單」的準備工作。
趙大鼻回憶,身為初出茅廬的講師,想要有機會曝光,關鍵不只是作品,而是豐沛的「人脈」,如果沒有人脈牽線,就算想免費去演講,對方也未必有興趣。
在前一個工作時,他就開始收集業務主管、人資等相關名單,直到累積1000個可用名單後,才正式轉職。
但名單只是起點,在開拓人脈圈上,他採用「個人」與「社團」兩路並進的方式。個人,包括臉書粉絲頁、簽書會現場、管理顧越南文翻譯問公司等行銷個人的場合,透過不斷傳遞自己的故事,引起更多人對「趙大鼻」三個字的共鳴。
發:研發 創造團隊培養分身 越南文翻譯
社團,則是加入社團,甚至成立講師社團。趙大鼻說,講師產業中每個人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但要成為完整課程,就需要分工合作。透過參加社團,等於互相分享企業講座資源,並提攜新進講師,把餅做大。
但企業內訓一定不想要聽重複的越南文翻譯內容,這也是講師產業的局限,因此不斷思考企業的業務部門需要哪些實戰技能與心靈成長課程,找到對應講者,組成團隊,把個人能力系統化、制度化,創造分身,就能讓第二收入更穩定。
財:財務 收支計畫穩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