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千禧世代會存錢?英文口譯

是的,你沒看錯,逐漸成為社會消費主流的千禧世代正在推翻人們認為他們缺乏資金管理技能的陳舊觀念。

根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一項英文口譯調查顯示,在金融風暴中成長的美國千禧世代(約1980~1995年出生)有57%的人設有「儲蓄目標」,明顯高於X世代和嬰兒潮世代的42%;另外也有逾七成的受訪者每個月都堅持設定英文口譯預算。美國銀行認為,這些理財習性正轉化為更大的帳戶存款,為千禧世代帶來更多的財務安全感。

除了大時代的影響,新興金融科技(Fintech)的產生,也讓千禧世代更擅於「理財」這件事。

Fintech在過去十年成為一個飛上風口的巨大產業,許多新創公司與金融機構正在開發包含行動支付、網路貸款、線上投保、信用評分、資產管理軟體等金融科技。

隨著金融科技風起雲湧發展,過去要好幾英文口譯個月才會跟金融機構打交道一次的千禧世代,現在透過手機「消費即記帳」、「零手續費快速轉帳」、「銅板投資」等服務,隨時能跟金融搭上邊。英文口譯

在台灣,數位金融發展與千禧世代密切相關,有三個趨勢不能不知道。

趨勢一:以行動支付切入千禧世代生活

首先,最不能忽視的就是行動支付業者紛紛吹起優惠號角,只為拉攏千禧世代的心。

台灣目前提供行動支付的品牌、服英文口譯務,多達30家以上,除了國際三大Pay、街口、LinePay外,多家銀行APP,新光三越、屈臣氏等零售業者或是六角國際等餐飲業者的會員APP,也都在自家服務系統中嵌入支付(或收款)功能,便利性、高優惠各有強打訴求,意在搶當消費者支付時的最終選擇。

背後不能說的秘密在行為數據。「行動支英文口譯付就像是露出海平面的金融冰山,」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觀察,初期行動支付業者看似付出多,回收少,但是透過支付行為累積龐大數據資料,有助業者了解消費者需求,更精準地引導出冰山之下,那十分之九的龐大金融需求。

從初期「低頻小額」的支付場景開英文口譯始,台灣行動支付進入戰國時期,今年加入交通票卡業者搶市,往「高頻小額」挺進。像是悠遊卡切入數位支付;LinePay與一卡通攜手向「無信用卡」一族拋媚眼,除了擴大客群外,更英文口譯希望墊高使用頻率。

支付只是金融科技大戰的起手式。「慢慢會看到『低頻大額』服務出現,」胡自立坦言,以台灣市場的胃納量來說,業者能搶市的時間漸趨緊迫,最終只有3~5家能繼續留在消費者的手機中,而決勝點會是消費者體驗、使用通路佈建與業者的商業模式。

趨勢二:千禧世英文口譯代金融意識型態改變

千禧世代凝聚的新意識形態也催生不同的金融需求。

台新銀行數位金融處副總經理包國儀認為,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必須跟著不同世代成長而改變,如果守著舊產品思維,將無法滿足千禧世代英文口譯

以貸款為例,過去銀行認英文口譯為,有貸款需求者,大多偏重特定目的,像是缺錢週轉、需要頭期款、還債等,只要提供低利率產品,就能吸引消費者上門。

但對千禧世代來說,更多時候,貸款是跟消費、夢想結合。「千禧世代很多金融行為在變形。」包國儀觀察,他們想要消英文口譯費在自己認為值得的地方,即使是高金額花費,若能提供分期服務(貸款形式的一種),千禧世代算一算自己負擔得起也會立即埋單。

另外,因旅行而起的外匯需求,也因手機APP能隨時推播到匯通知、即時買賣,逐漸為千禧世代的外匯投資習慣,起了打底作用。

透過「100%使用者體驗」來掌握千禧世代需求,正是台新銀行Richart用戶數勇居數位存款帳戶第一名的主因。歷經上百場的使用英文口譯者訪談後,Richart以客戶對整合性產品的潛在需求為經,根據「簡單、方便、透明、懂你」精神為緯,經緯交織整英文口譯合出「儲蓄、消費、投資、外幣、保險、貸款」等六大核心產品,環環相扣讓錢生錢,創新的金融服務,顛覆了現代人對銀行的刻板印象。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英文口譯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venqiu6690 的頭像
    stevenqiu6690

    stevenqiu6690的部落格11

    stevenqiu66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