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人生,你大可與眾不同,選擇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子,以此省去大筆開銷;然而,只要你活得夠久,就必須面對退休養老,與因之而來的財務問題。因此許多民眾忙著問,「退休金該存在哪,才能控管風險、滾出最佳報酬?」「我的錢如何讓我好好度過漫長的退休人生?」

重點1 〉「目標日期基金」再次登台

針對這兩大核心議題,去年底以來,投信投顧業界陸續研發出新的基金商品。

這類話題度十足,標榜「目標投資術」的新基金,包括「目標日期基金」「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多具備「退休前,幫你鎖住資金庫;退休後,幫你打造現金流」的機制。並且,鼓勵投資人中長期投資、「到期才下車(贖回)」。

首先,是今年9月剛推出的「富蘭克林華美退休傘型基金」,內含三檔目標日期基金(2027年、2037年與2047年),是台灣首檔採「類年金」設計的基金商品。

這類商品的操作概念如下:假設46歲的阿山,打算在65歲退休,那麼他還有19年的準備時間,估算起來,他退休的那一年為2036年。那麼,比較上述三檔基金,阿山的退休時點較接近「目標2037組合基金」,建議他選擇該檔基金做為退休投資工具。

「目標日期基金可以為各年齡族群,量身打造適合的退休投資方案!」研發此檔傘型基金的富蘭克林華美投研部副總邱良弼解釋,這種基金的特色,就是投資組合會隨著年齡增大、逐步調降風險資產的部位。

因此操作邏輯便是,在年輕時放大風險性資產(例如股票)的部位,以此將報酬極大化,若不幸虧損,還有時間將資產由負轉正。而愈接近退休日期,資產配置必須愈保守,才能抵禦市場波動風險,避免老本受到虧損。

其實,目標日期基金與相關概念的人生周期基金,在歐、美已廣泛用來做為投資工具,成為退休規劃的代表性投資商品。

而在台灣,曾有基金公司在十多年前年引入目標日期基金,然而短短數年內就收攤。

擅長計量分析的邱良弼解讀,這是因為當時國人對退休議題與長期投資的觀念不夠,因此把目標日期基金當作一般股票與平衡型基金,短進短出,自然無法發揮產品特色。

「為了導引投資人做中長期投資,我這檔傘型基金是『進化版』,有三個創舉!」曾為「私校退撫基金自選平台」的第一代操盤者,為其締文口譯造高報酬紀錄的邱良弼笑言,第一個創舉是外媒也注意到的「類年金」設計。

原來這檔傘型基金是採取「通過」(through)策略。也就是,抵達目標退休日期後,仍持續投資十年。投資人可以選擇一次領回;或者,分十年領回,就像每月領年金一樣,未領回部位,持續投資於低風險資產。

這作法有別於一般目標日期基金,採用典型的「到達」(to)策略。在退休到期日,就把資產全數轉入貨幣基金或其他基金,而後讓投資人文口譯一次贖回。因此,領回時若碰上全球經濟劇變,退休金可能大幅縮水;而上述的「通過」策略,卻能避免此風險。

其他兩個創舉,分別是「彈性費率」、「無閉鎖文口譯期」。這檔的每一個子基金管理費,皆每五年調降一次,並在退休前五年降至最低的0.5%。

有別於其他絕大多數基金有閉鎖期,但常常閉鎖期後就有贖回潮,資產規模波動劇烈;此檔基金無閉鎖期,試圖規避上述風險。

重點2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瘋發行

如果你實在不想把資金鎖上數十年,市面上還有一種同樣是「目標日期」概念的基金,叫做「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文口譯

 自去年8月,由施羅德投信打前鋒,率先發了一檔「四年到期主權債券基金」,而後掀起了國內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發行熱潮,一年內發行近十檔文口譯。其中,施羅德投信就發了四檔,發行規模約百億台幣、占該類市場逾四成,堪稱龍頭。

「目標到期債券的概念就好像投資人上了火車(投資)後,要等過了四年、六年,火車到站了才下車,原則上中途不下車(贖回)!」施羅德投信副總、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經理人王瑛璋解釋,這等於是在四年、六年內,將資金文口譯鎖在債券基金中,類似壽險、有強迫儲蓄的效果。

相對於一般債券基金在中途交易會有價格波動,雖可能賺取資本利得,卻也得留心利損風險,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則較不用擔心。

因為該類基金到期才贖回,而債券價格愈逼近到期日,愈接近面額,波動愈小。

王瑛璋提醒,如果真的鎖不住錢,大部分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還是開放贖回,只不過中途下車是有代價的,必須扣大約2%的手續費。文口譯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其實是回歸債券『還本付息』的本質!」中國信託投信投資長林瑞瑤表示,原本債券的設計就是到期後,把向投資人借的本金、連同利息一起還回去。只是,不少投資人仍喜歡短期交易,當然須承受債券價格文口譯波動風險。

「這幾年雖然股債大漲,但投資人不一定有參與到,況且現在市場波動機率趨高,因此許多民眾不想忍受高風險,覺得穩穩賺就好!」她觀察,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崛起,也是因為對應到近年美國驅動的升息態勢。文口譯

一旦升息,對利率敏感的債券資產就會價格波動,這使得投資人願意把錢鎖在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之中,如果債券沒有違約,就沒有蝕本風險。

此外,因為該類基金主要賺取票面利息,容易估計未來息收、便於轉換為現金流,適合做為階段性理財工具,例如退休規劃、旅行或教育基金。

只是,目標到期債券基金這麼多,投資人文口譯應該如何選擇?

王瑛璋建議,有四大「眉角」:首先,是找基金規模較大者,因為太小不易做大資產配置效果。第二,持有標的要符合基金所標榜年期,例如有一檔基金說是四年到期,投資組合卻大量持有八到十年期債券,如此一來,根本無法在四年到期之前取回債息,難以實現收益。

第三,要留意基金的匯率避險文口譯之道,例如避掉「弱美元」的匯損風險;第四,選擇有良好績效紀錄的基金團隊。

重點3 〉改變對新興市場的看法

目前,國內的目標到期債券多將主力部署於新興市場債券,也反映了現下的投資主流。

新興市場中最獲資金青睞的兩大區域,就是新興亞洲與拉丁美洲。市場預估今年的企業獲利,分別有21.9%和21.5%的超額成長。文口譯

「大家可能要改變對新興市場的看法,因為新興市場體質已有結構式改變!」富達投信投資策略副總羅介嶸指出,以前較保守的投資人不碰新興市場,以為新興市場政治風險高,而且美國進入升息循環,怕資金被大幅抽走。

然而,近幾年來新興市場,尤其是新興亞洲,諸如印度與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外債比降低,且多歷經政策與稅務改革。當地中產階級崛起,也讓這些國家從「貿易」轉為「內需」導向,不易受到外貿風險波及。文口譯

先機環球投資固定收益投資董事麥高益(Michael Sullivan)就表示,新興市場央行普遍進入降息循環,將持續為當地注入成長動能。他預期,今年新興市場整體經濟成長率將來到4.7%,高於過去30年的平均值4.5%。

「因為企業體質轉好,現在新興亞債的評級文口譯被調升,且其報酬率與利差空間仍高於歐美債券!」富達亞洲總報酬基金經理人廖婉菁觀察,新興亞債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平均存續期較短,有利於彈性因應美國升息的挑戰。

她指出,新興亞洲投資等級債與美國投資等級債的平均報酬率同樣約3.1%,但亞債的存續期比美債少約兩年,利差也較大。

「簡單來說,新興亞洲已非大漲大跌的風險文口譯市場,報酬不會再動輒雙位數,但可期待有穩定走揚的空間!」羅介嶸表示,可以印尼做為指標市場,若穩定流入,則新興亞洲的前景不至於太壞。文口譯

也因此,他建議,退休規劃可將新興亞債從資產的衛星配置,適量移入核心配置,以做為退休後的穩定收益。

「今年黑天鵝不見、灰犀牛也沒看文口譯到幾隻,倒是『牛』很多,股債都走多頭,但投資人得居高思危!」林瑞瑤提醒,退休規劃應回歸本質、尋找穩健的中長期投資。

「設立目標、到期才下車」,就是文口譯存住退休金的簡單投資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日文口譯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venqiu6690 的頭像
    stevenqiu6690

    stevenqiu6690的部落格11

    stevenqiu66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