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業法」是1947年制定,早就不符時代需求。今年1月「電業法」修正終於通過,台灣的能源管理將會出現怎樣的改變?
2017年的高溫暖冬,讓台電為了能否正常供電而傷腦筋。
回溯1月份,節氣已過立冬、小寒,天氣卻熱得像夏天。才進入第一週,就有三天供電吃緊,備轉容量率小於6%,出現警戒的「橘燈」,顯示限電機率增加。這是近12年來1月份首見。截至2月第一週,橘燈亮了十天,更是打破近五年紀錄!
如果1、2月就電力吃緊,那麼炎炎夏季,該怎麼辦?
全台瀕臨限電危機成常態
近幾年來,全台籠罩在缺電陰影中。去年就有好幾次徘徊在備轉容量率1%~2%,瀕臨限電危機。台電董事長朱文成當時就預測,2017年備轉容量率難保6%,穩定供電的挑戰很大。
「今年經濟成長率是1.7%,估計電力需求成長率為3.1%,」經濟部次長沈榮津說明電力對國內經濟的重要。然而,台電供電已經不足,還要應付電力需求成長,堪稱任務艱鉅。
「我們要無所不用其極,確保供電穩定!」台電發言人林德福強調。沈榮津也指出,今夏會緊急增購汽電共生35萬瓩,火力電廠也要汰舊換新,改用高效率機組,度過難關。
環顧國際,自從1997年聯合國簽訂「京都議定書」,先進國家早已啟動能源轉型的浪潮,希望兼顧環保和穩定供電。
台灣也一直想往這方面努力,1998年回應「京都議定書」,首次召開全國能源會議。這20年來,陸續頒布「能源政策發展綱領」「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研擬「電業法」修正案,並訂定「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希望發展綠電等,可惜各方意見分歧,始終沒有明顯突破。
所幸,就在供電警戒的今年1月,延宕20多年的「電業法」修正終於通過,算是邁出一小步。
台灣第一部「電業法」是1947年制定的,70年來,早就不符時代需求,需要修改。但修正案從1990年代就陸續送進立法院,卻毫無動靜。
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合聘教授許志義指責,這是行政、立法怠惰,導致六進六出,耽延20多年。
今年以後,台灣的能源管理即將出現三大主要改變。
能源轉型1〉引進需量反應
由聚合商溝通用電戶節電
首先,是引進需量反應的電力管理模式。
台電在1月中旬完成招標「需量反應聚合商」,首度委託聚合商尋找企業用戶,在用電尖峰時段,減少尖峰用電,協助台電紓解缺電危機,台電則發給企業回饋金。
需量反應在台灣是新鮮事,但在許多先進國家如美國,早已實施至少近20年了。這也是美、英、韓等國紓解供電不足的共同做法。
什麼是需量反應?簡單說,當供給端電廠在尖峰時段缺少電力時,很需要需求端的用戶減少用電,以不影響舒適和營運成效為原則,關掉不需要的電燈、空調、電梯,改用發電機,或是改在離峰時段用電。至於尖峰時段沒使用的電,就可以回售電廠。
需量反應聚合商就是台電與眾多用戶的中間服務業者,負責與用電客戶溝通節電。
得標的台灣安奈諾克是總公司在美國波士頓、目前世界最大的需量反應聚合商業者安奈諾克(EnerNOC)與台灣承隆智能工程的合資公司。
台電將在2017~2018年連續兩年,以總價台幣六億元委託他們,試辦需量反應,希望在尖峰時刻,能瞬間省下20萬瓩的尖峰電力。
未來,當台電發現尖峰供電不足,在可能限電的前一個小時,會通知台灣安奈諾克,讓加入需量反應的企業,在一小時內立刻配合,減少相當於42.5萬家戶的電力,減輕台電壓力,這對台電和企業都是雙贏策略。
「聚合商有如盤商,企業用戶像農民,省下的電力則是農產品,」林德福以農產品交易比喻需量反應。企業將電力賣給聚合商,再轉售給台電,這些電力等同虛擬電廠,省電效益卻遠超過真實電廠。
台灣安奈諾克董事長吳俊彥則表示,每年5到9月,上午11點到下午3點,天氣炎熱,冷氣用量大,往往會亮起橘燈,甚至限電警戒的紅燈。累計起來,這樣的供電危機一年約有100個小時,如果為此而蓋電廠,緩不濟急,倒不如提供誘因,鼓勵用戶降低用電。
安奈諾克創辦人石大偉(David Brewster)在接受訪問時提到,電力愈是不足、反核聲浪愈大的地區,如台灣,需量反應就愈有市場。
安奈諾克於2001年於美國波士頓創業,至今已延伸服務到許使用說明書翻譯多國家。根據他的經驗,需量反應可以幫電廠省下一至一成五的尖峰電量。
以韓國為例,自2014年迅速發展需量反應,三年內已省下4%的尖峰電量。韓國貿易工業能源部統計,韓國已因此省掉五座天然氣電廠,免去台幣429億元的投資,需量反應的成本比興建新電廠便宜三成,每年電力成本節省台幣13億元。
至於需量反應將如何在台灣實施呢?吳俊彥表示,將在週一~週五執行,一天最多實施兩次,每次二~四小時,製造業、百貨、飯店等大型用電使用說明書翻譯企業都可以加入。他們會依據企業用電情況,擬定省電計畫,裝置網路伺服器和智慧電表,協助企業演練用電調整流程。
「如果台灣有更多聚合商,台電尖峰負載壓力會更輕,」資策會智慧網通系統研究所組長蔡家緯對於這項新服務,樂觀其成。他相信,台灣會像韓國,未來有能源業者陸續加入聚合商行列,甚至形成產業,扛起更大的節電任務。 使用說明書翻譯
能源轉型2〉啟動電業自由化
綠色能源不必回賣給台電
除了引進需量反應能源管理模式,1月份「電業法」修正,也給予風力、太陽能等綠電更大的發展空間。
過去,民間投資的綠電也必須回賣給台電。但依照修使用說明書翻譯法,再過一至兩年半,再生能源業者不只能自己發電,也能自己銷售,由民眾選擇是否購買,和台電競爭,正式啟動台灣電業自由化。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正分析師吳駿驊就說,政府現正推動「太陽光電二年計畫」「離岸風力四年計畫」,到2020年會有232萬瓩的再生能源。他使用說明書翻譯估算,光是太陽光電設施,將最少出現76億元商機。
根據台電統計,20多年來,再生能源占電力比率約為4%。政府已經訂下目標,希望八年後再生能源能快速倍增到兩成,天然氣提升到五成,並讓燃煤發電降到三成,實踐非核家園的夢想。 使用說明書翻譯
儘管這個目標,很多人認為太高估,但主管業務的沈榮津仍信心滿滿地說:「使命必達!」
他認為,再生能源現在是加溫期,太陽能產業已經成熟,台船、台電、中鋼、中華電信在去年共組「離岸風電海事工程產業聯盟」,開發離岸風能,相信再過一陣子,就會有爆發力。這是各國發展再生能源的必經過程,台灣也不使用說明書翻譯例外。
身為電價審議委員會委員的沈榮津相信,當再生能源普及、發電量增加之後,綠電就會調降,進而與傳統台電比價。
能源轉型3〉台電獨占結使用說明書翻譯束
電力組合商品將百花齊放
「電業法」修法後,預計未來六到九年,台電將要轉型,從現在的發輸配售全包,成為控股母公司,其下設立發電及輸配售電兩家公司,電廠和電網宣告分工,與其他電廠競爭,打破壟斷局面。
資策會智通所組長蔡家緯說,發電好比製造業,輸配電有如宅配業,售電則是服務業。電業改革只開放上游發電業和下游售電業,輸配仍由台使用說明書翻譯電國營,以免供電不穩定。售電業也將結合行銷手法,有多種銷售優惠,以因應市場需求。
資策會智通所資深工程師洪永杰觀察,日本在2使用說明書翻譯016年4月走上電業自由化,開放售電業後,各家業者的行銷手法百花齊放,鐵路公司、天然氣業者、廣電業、石油公司、縣市政府、環保社團也推出電力商品組合,讓消費者依照喜好選購。
甚至和電力無關的房地產、通訊公司、超商使用說明書翻譯,也緊抓商機,刊登電視廣告,吸引買氣。例如,跟電信業者買電,手機費享有折扣;向房仲業買電,購屋有優惠;向第二大的超商Lawson買電,贈送商品折價券。
蔡家緯說,售電業使用大數據,從用電行為掌使用說明書翻譯握消費者何時在家,而且與宅配業結盟,讓送貨員在消費者在家時段前往,不致撲空,節省配送成本,都是創新手法。
相信未來「電業法」完成第二階段修法,使用說明書翻譯類似的電力組合商品也將在台灣銷售,到時候民眾會有更多購電選擇。一系列創新作為後,希望讓台灣可以不要核電,也不會缺電。
留言列表